初扫蚕今欲茧时,无朝无暮雨垂垂。
渔家长价蓑衣贵,种户流涎麦饭迟。
跬步过从难跋步,等閒脱着系安危。
肉芝石髓身中有,可向山灵遽朵颐。
方回(一二二七~一三○七),字万里,一字渊甫,号虚谷,别号紫阳山人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,后随魏至永嘉,得制帅吕文德推荐。理宗景定三年(一二六二)进士,廷试原爲甲科第一,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,调随州教授。吕师夔提举江东,辟充干办公事,歷江淮都大司干官、沿江制干,迁通判安吉州。时贾似道鲁港兵败,上书劾贾,召爲太常簿。以劾王爚不可爲相,出知建德府。恭帝德祐二年(一二七六),元兵至建德,出降,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。元世祖至元十四年(一二七七)赴燕觐见,归后仍旧任。前后在郡七年,爲婿及门生所讦,罢,不再仕。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,也与宋遗民往还,长期寓居钱塘。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,年八十一。回诗初学张耒,晚慕陈师道、黄庭坚,鄙弃晚唐,自比陆游,有《桐江集》六十五卷(《剡源文集》卷八《桐江诗集序》),已佚。又有《桐江续集》,系元时罢官后所作,自序称二十卷,《千顷堂书目》作五十卷,今残存三十六卷。另有《瀛奎律髓》等行世。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,以“大物既归周,裸士来殷商”(本集卷二五《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》)开解,并谀元爲“今日朝廷贞观同”(本集卷二四《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……》),诚属可鄙,所以爲周密《癸辛杂识》别集卷上所深诋。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,当爲事实,集中有“向来世故未曾识,折腰此人(似道)觊斗升”(卷二三《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》),即爲此事之证明。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,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。事见本集有关诗文,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七有传。 方回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爲底本。校以清抄《虚谷桐江续集》(四十八卷,简称清抄本,藏北京图书馆),两本卷次不同,非出一源。底本诗集外之诗、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,另编一卷。
《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》是宋代文人方回的一组诗作。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
初扫蚕今欲茧时,
无朝无暮雨垂垂。
渔家长价蓑衣贵,
种户流涎麦饭迟。
跬步过从难跋步,
等閒脱着系安危。
肉芝石髓身中有,
可向山灵遽朵颐。
译文:
病后的初夏,我整理了蚕茧,
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,雨水不断滴落。
渔家卖蓑衣的价格高昂,
农民渴望的麦饭却迟迟未得。
每跨出一步都艰难重重,
时常放下束缚与危险。
我的身体里有着美味的珍馐和宝贵的石髓,
可以向山中灵物快速进食。
诗意:
这组诗词描绘了作者身体虚弱、病后初愈的状态,以及对生活中不同阶层人们的观察和思考。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物质生活的思索。
赏析:
1. 通过描述初夏时节下雨不停,作者表现出病后身体的虚弱和对外界环境的敏感。雨水滴落,形成了一种萧索的氛围,也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安和忧虑。
2. 诗中提到了渔家卖蓑衣的价格高昂,农民渴望的麦饭迟迟未得。这反映了社会上贫富差距的存在,并突显了农民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渴望。
3. "跬步过从难跋步"表达了作者在病后的艰难行走,不仅指身体上的困难,也可理解为在人生道路上的挣扎与努力。
4. "肉芝石髓身中有,可向山灵遽朵颐"意味着作者身体内蕴藏着宝贵的营养和精神力量,可以汲取自然的灵气,迅速恢复活力。
这组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,展现了他对自然、社会和人生的深度体验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隽永的意象,诗词传达出一种沉静中的哲思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红猊消尽水生花,消夜迢迢玉漏赊。环佩不知何处去,醉眠应是小卿家。
来往畏炎热,杉篁取迳微。蝶飞逢草住,燕出认檐归。云卧从衣冷,风梳爱发稀。清谈能解愠,松尘为君挥。
飞石危如坠,枯桐死不春。雾深云有虎,茅动故愁人。破屋潜饥妪,荒祠画怪神。步行牵瘦马,背汗浃寒身。
千里草,萋萋尽处遥山小。遥山小,行人远似,此山多少?天若有情天亦老,此情说便说不了。说不了,一声唤起,又惊春晓。
汉宋开圣绪,得岁与周同。金石终移律,山河始誓功。飞名传秘记,嘉谶起游童。能使奸豪讋,诚为一世雄。
巴滇之马如游龙,宝鞭袅袅回如风。将军梦断忽心战,五骑飞出寻无踪。道旁客姥头欲白,惊见归韉如电击。当时天子重丁宁,典午安危争一刻。大宁王气方中天,南阳表兖森戈鋋。金函诏下传羽檄,狂奴喑死如寒蝉。老骥志欲千里伸,晋天不覆鬼蜮臣。草间怅望可人土,老却江潭钟柳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