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同风德不孤,心秋觉月照空壶。
两头坐断何生死,一点圆明异有无。
木马寒嘶青草坞,泥牛春种白云区。
见闻佛事谁迎背,用处全机道转枢。
释正觉(一○九一~一一五七),号宏智,俗姓李,隰州隰川(今山西隰县)人。年十一出家,十五落髮,十八游方,三十四出世。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,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,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。初住泗州普照寺。钦宗靖康二年(一一二七)四月,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。高宗建炎元年(一一二七)十月,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。二年六月,住江州能仁寺,九月,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。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。绍兴八年(一一三八),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,未阅月,归天童。二十七年卒,年六十七。爲青原下十三世,丹霞子淳禅师法嗣。有宗法等编《天童正觉禅师广录》九卷传世。事见《广录》及所附周葵撰《塔铭》、王伯庠撰《行业记》,《嘉泰普灯录》卷九、《五灯会元》卷一四、《宝庆四明志》卷九有传。 正觉诗,以辑自《续藏经》所收《天童正觉禅师广录》编爲六卷。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。
诗词:《别陆尚书》
千里同风德不孤,
心秋觉月照空壶。
两头坐断何生死,
一点圆明异有无。
木马寒嘶青草坞,
泥牛春种白云区。
见闻佛事谁迎背,
用处全机道转枢。
中文译文:
千里之间,同受风吹的美德并不孤单,
内心如秋,感受到月光照耀空壶。
两端齐坐,断绝了何种生死之感,
一点圆明,与众不同的存在与虚无。
木马寒嘶,它们停驻在青草堆里,
泥牛春种,投下白云区的种子。
见闻佛事,谁在迎接背离,
用处全机,道转枢的终极意义。
诗意和赏析:
《别陆尚书》这首诗是宋代佛教僧人释正觉创作的作品。整首诗以寓言的形式,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,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。
诗中的"千里同风德不孤"表达了美德在广阔的空间中传承的意义,无论身处何地,善良和美德都能得到共鸣和认可。
"心秋觉月照空壶"描绘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,通过秋天的意象和月光照耀空虚的壶,表达了禅宗的境界和心灵的净化。
"两头坐断何生死,一点圆明异有无"通过对坐禅修行的描写,探讨了生死和存在的哲学问题。两端齐坐体现了对二元对立的超越,圆明和有无的对立则表达了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思考。
"木马寒嘶青草坞,泥牛春种白云区"以寓言的方式,描绘了生活中的劳作和种植的景象。木马和泥牛分别象征着人工制品和自然之物,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绘,诗人呈现了生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。
"见闻佛事谁迎背,用处全机道转枢"强调了佛教信仰和修行的重要性。诗人思考见闻佛事的人是否真正理解和拥护佛教的教义,以及佛教修行对于个人和世界的转化和改变。
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,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,探讨了生命、存在、美德和修行的主题。它呈现了佛教思想对诗人思维方式的影响,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对佛教的关注和影响。
坐上着孟嘉,不问知小异。岂其眉睫殊,傥或偶相值。余生慕名流,得见忘履屣。雅闻东嘉州,儒服类洙泗。于今师友间,授受由原委。沈君盖其徒,往往无不肄。向虽未云识,早已知名字。胡为冠惠文,更复仓库吏。人之不相知,击磬与荷蒉。至其移怒时,水蟹或遭忌。人谁不君知,相与
山川如识我,故旧更无人。 俯仰干戈迹,往来车马尘。 英雄遗算晚,天地暗愁新。 北首燕山路,凄凉夜向晨。
烟雨新图学不成,烟能明晦雨能声。莫教一点春风起,卷尽空蒙写晚晴。
况味年来薄,书音寄亦稀。乱离多病后,人物故园非。潮揭当年会,朋侪几旐归。悲心那听此,生理念依微。
惨惨江天散六花,磷磷寒碧不藏砂。扁舟蓑笠撑何去,应向溪头问酒家。
绛纱弟子音尘绝,鸾镜佳人旧会稀。今日致身歌舞地,木棉花暖鹧鸪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