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台羞结舌,去国坐婴鳞。
东道今行李,南宫乃故人。
寒温烦见问,书劄不辞频。
向日区区意,还曾扣大钧。
虞俦,字寿老,宁国(今属安徽)人。孝宗隆兴元年(一一六三)进士。初爲广德、吴兴二郡教官(本集卷三《再用韵述怀》注),歷绩溪令,知湖州、婺州(本集卷二《林子长见访……》注)。淳熙十六年(一一八九),爲太学博士,迁监察御史(本集卷六《轮对札子》题注、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七九之六),光宗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,爲国子监丞(《宋会要辑稿》选举二二之九),宁宗庆元二年(一一九六),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(本集卷六《被召上殿札子》题注)。三年,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。四年,改知庐州(《吴郡志》卷七、卷一一)。嘉泰元年(一二○一),除中书舍人(本集卷六《已见札子》题注)。二年,迁兵部侍郎(《宋会要辑稿》兵二六之一三)。生平崇敬唐白居易,家建尊白堂,有《尊白堂集》二十二卷(本集卷首陈贵谊序)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爲六卷,其中诗四卷。明嘉靖《宁国府志》卷八有传。 虞俦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爲底本,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《比收张伯子尚书书报诸公有相招意因赋拙句》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中文译文:
入台羞结舌,去国坐婴鳞。
东道今行李,南宫乃故人。
寒温烦见问,书劄不辞频。
向日区区意,还曾扣大钧。
诗意:
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台上感到害羞而结结巴巴,离开故国后孤立无援的境遇,以及与南宫的故友重逢,寒暄和频繁的书信往来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友谊的思念之情。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于追求自己理想的坚定信念,以及对高尚道德和才华的追求的渴望。
赏析:
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台上感到的羞愧和结巴的情景。作者在入台之际,内心感到自己的无能和局促,不敢开口发言,显示了他的谦逊和自我压抑。接着,诗人以去国坐婴鳞来描绘自己离开故国后的孤立无援之状,以婴鳞之微小形象,突显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渺小和无力感。
随后,诗人描绘了与南宫的故友重逢。东道今行李,南宫乃故人,表达了作者与故友再次相聚的喜悦。寒温烦见问,书劄不辞频,描述了频繁的书信往来和朋友间的亲密关系。这种频繁的问候和书信的往来,彰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重视。
最后两句“向日区区意,还曾扣大钧”,表达了作者对追求理想和追求高尚道德的执着追求。向日区区意,意味着作者对于追求光明和理想的坚定信念,而扣大钧则象征着作者对高尚道德和才华的追求。这两句诗句通过简洁的表达,传递出作者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期许。
整首诗以简练、质朴的语言,通过对作者情感和思绪的描绘,展示了对友谊、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关怀和思考。虽然文字简短,但却传达出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。
草宿披宵露,松餐立晚风。乱离嗟我在,艰苦有谁同。祖逖关河志,程婴社稷功。身谋百年事,宇宙浩舞穷。
野鹤元同性,晴山正满门。那知有城市,初不异丘樊。水静嫌风挠,花开畏蝶喧。应当如是观,客至亦忘言。
长松。之风。如公。肯余从。山中。人心与吾兮谁问。湛湛千里之江。上有枫。噫,送子东。望君之门兮九重。女无悦己,谁适为容。不龟手药,或一朝兮取封。昔与游兮皆童。我独穷兮今翁。一鱼兮一龙。劳心兮忡忡。噫,命与时逢。子取之食兮万锺。
微火如萤度篆盘,明窗坐败几蒲团。群儿谁信老怀嬾,万事不禁醒眼看。道在箪瓢端自足,心闲天地本来宽。此生自断君知否?不办归装也挂冠。
身事未如意,眉头不暇攒。青衫笑官冷,白屋带儒酸,痴性生业澹,中年贫最安。不为温饱计,尽可耐饥寒。
元是西都散汉,江南今日衰翁。从来颠怪更心风。做尽百般无用。屈指八旬将到,回头万事皆空。云间鸿雁草间虫。共我一般做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