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平日祗尊儒,文武於今遂两途。
闻说官军又旗靡,谁收黄石老人书。
郑刚中(一○八八~一一五四),字亨仲,一字汉章,号北山,又号观如,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高宗绍兴二年(一一三二)进士,授温州军事判官。六年,除枢密院编修官。八年,迁殿中侍御史。九年,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,归除权礼部侍郎,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。十年,除试礼部侍郎。十一年,擢枢密都承旨,爲川陕宣谕使。十二年,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。十七年,以忤秦桧罢,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,桂阳居住,徙復州、封州安置。二十四年卒,年六十七。有《北山集》三十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八)。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《郑公年表》,宋何耕《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》,《宋史》卷三七○有传。 郑刚中诗,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(藏北京图书馆)爲底本。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、《金华丛书》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(简称金华丛书本)及《两宋名贤小集·石羊山房集》等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《避方寇五绝》是宋代郑刚中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朝廷平日祗尊儒,
文武於今遂两途。
闻说官军又旗靡,
谁收黄石老人书。
诗意:
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,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学问和武力之间的冲突。在这个时代,朝廷仍然高度尊崇儒家学问,但是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。诗中还提到了一位名叫黄石的老人,他的书籍可能会被官军收走。
赏析:
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,揭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:文化与武力之间的冲突和争议。朝廷一方面仍然尊崇儒家学问,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贯特征,但另一方面,武将们也逐渐崭露头角,他们通过军功和战功来获得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诗中的"遂两途"一句表明了文武两个阶层之间的分道扬镳。这种情况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,因为权力和地位的重新分配常常伴随着冲突和不满。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黄石老人的书籍可能会被官军收走。黄石可能代表着传统的学者士人,他的书籍和思想可能被当时的权力机构视为威胁。
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,传达了一个关于社会动荡和权力斗争的信息。它提醒人们在社会变革中,不同阶层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常见的,也需要我们思考和应对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文化和武力之间的复杂关系,以及权力对知识和学问的控制。
风有大小,不辨雌雄。山谷之中,遇尔亦凶。
轻肥马上郎,枯槁林下士。声名斲自然,势利焚和气。智人不骇俗,同朝皆用事。物外有华胥,时时梦中至。
盛生东出关,白下桃花满。相逢南阳田,目寄孤云远。君归江国正鸣鸠,草绿空矶燕子愁。与尔期登雨花阁,六朝何处楚江流。
新霜未落汴水浅,轻舸惟恐东下迟。遶城假得老病马,一步一跛饮人疲。到君官舍欲取别,君惜我去频增嘻。便步髯奴呼子履,又令开席罗酒卮。逡巡陈子果亦至,共坐小室聊伸眉。烹鸡庖兔下筹美,盘实飣餖栗与梨。萧萧细雨作寒色,厌厌尽醉安可辞。门前有客莫许报,我方剧饮冠帻欹。
霜染满林红,萧疎夕照中。曾供写秋怨,流出上阳宫。
六国平来四海家,相君当代擅才华。谁知颂德山头石,却与他人戒后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