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避地》

久欲为僧避世喧,况当寰海正飞翻。
五台自有天台院,处处流通玄妙门。

作者介绍

晁说之(一○五九~一一二九),字以道,一字伯以,济州鉅野(今山东巨野)人(《宋史·晁补之传》)。因慕司马光爲人,自号景迂生。神宗元丰五年(一○八二)进士。哲宗元祐初,官兖州司法参军,绍圣时爲宿州教授,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。徽宗崇宁二年(一一○三),知定州无极县。后入党籍。大观、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,起通判鄜州。宣和时知成州,未几致仕。钦宗即位,以着作郎召,除秘书少监、中书舍人,復以议论不合,落职。高宗立,召爲侍读,后提举杭州洞霄宫。建炎三年卒,年七十一。有《嵩山文集》(又名《景迂生集》)二十卷。事见《嵩山文集》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,《晁氏世谱节录》,及集中有关诗文。 晁说之诗,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《嵩山文集》(集中“祯”字皆缺,注“今上御名”,当沿宋本之旧)爲底本。校以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等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作品评述

《避地》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渴望避开尘嚣、远离尘世的愿望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。

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:

久欲为僧避世喧,
长期以来我一直渴望成为一名僧人,远离尘嚣喧哗,

况当寰海正飞翻。
尤其是在这个世界正在动荡不安的时候。

五台自有天台院,
五台山上有一座名为天台院的寺庙,

处处流通玄妙门。
这里到处都传承着深奥的佛法。

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。作者希望能够远离喧嚣的世界,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他认为五台山上的天台院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,那里流传着玄妙的佛法,可以帮助他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。

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:

1. 对尘世的厌倦:作者通过描述自己长期以来对尘世喧嚣的渴望避开,表达了对尘世的疲倦和厌倦之情。

2. 对僧侣生活的向往:作者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僧人,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这种向往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不满。

3. 对五台山天台院的赞美:作者认为五台山上的天台院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,那里流传着玄妙的佛法。这里可以帮助他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,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。同时,他赞美了五台山上的天台院,将其视为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。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反思。

  • 《挽师步理》

    卓尔见成鐻,超然惊绝尘。形骸脱边幅,肝膈炯精神。正自关天分,应难语俗人。谁收身后稿,隽逸更清新。

  • 《东风第一枝》

    溪侧风回,前村雾散,寒梅一枝初绽。雪艳凝酥,冰肌莹玉,嫩条细软。歌台舞榭,似万斛、珠玑飘散。异众芳,独占东风,第一点装琼苑。青萼点、绛唇疏影,潇洒喷、紫檀龙麝。也知青女娇羞,寿阳懒匀粉面。江梅腊尽,武陵人、应知春晚。最苦是,皎月临风,画楼一声羌管。

  • 《颂古一百二十一首》

    庆体裁衣,量打水碓。毫发不差,且居门外。

  • 《枕上闻布谷声》

    老去惟思日月迟,更堪青鬓总成丝。无端催取流年去,最恨溪头布谷儿。

  • 《渔家傲》

    正月新阳生翠琯。花苞柳线春犹浅。帘幕千重方半卷。池冰泮。东风吹水琉璃软。渐好凭阑醒醉眼。陇梅暗落芳英断。初日已知长一线。清宵短。梦魂怎奈珠宫远。

  • 《寒食江畔》

    草香沙暖水云晴,风景令人忆帝京。还似往年春气味,不宜今日病心情。闻莺树下沈吟立,信马江头取次行。忽见紫桐花怅望,下邽明日是清明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