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避地》

久欲为僧避世喧,况当寰海正飞翻。
五台自有天台院,处处流通玄妙门。

作者介绍

晁说之(一○五九~一一二九),字以道,一字伯以,济州鉅野(今山东巨野)人(《宋史·晁补之传》)。因慕司马光爲人,自号景迂生。神宗元丰五年(一○八二)进士。哲宗元祐初,官兖州司法参军,绍圣时爲宿州教授,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。徽宗崇宁二年(一一○三),知定州无极县。后入党籍。大观、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,起通判鄜州。宣和时知成州,未几致仕。钦宗即位,以着作郎召,除秘书少监、中书舍人,復以议论不合,落职。高宗立,召爲侍读,后提举杭州洞霄宫。建炎三年卒,年七十一。有《嵩山文集》(又名《景迂生集》)二十卷。事见《嵩山文集》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,《晁氏世谱节录》,及集中有关诗文。 晁说之诗,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《嵩山文集》(集中“祯”字皆缺,注“今上御名”,当沿宋本之旧)爲底本。校以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等。新辑集外诗,附于卷末。

作品评述

《避地》是一首宋代晁说之的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渴望避开尘嚣、远离尘世的愿望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。

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:

久欲为僧避世喧,
长期以来我一直渴望成为一名僧人,远离尘嚣喧哗,

况当寰海正飞翻。
尤其是在这个世界正在动荡不安的时候。

五台自有天台院,
五台山上有一座名为天台院的寺庙,

处处流通玄妙门。
这里到处都传承着深奥的佛法。

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。作者希望能够远离喧嚣的世界,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他认为五台山上的天台院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,那里流传着玄妙的佛法,可以帮助他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。

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:

1. 对尘世的厌倦:作者通过描述自己长期以来对尘世喧嚣的渴望避开,表达了对尘世的疲倦和厌倦之情。

2. 对僧侣生活的向往:作者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僧人,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这种向往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不满。

3. 对五台山天台院的赞美:作者认为五台山上的天台院是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,那里流传着玄妙的佛法。这里可以帮助他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,表达了作者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追求。同时,他赞美了五台山上的天台院,将其视为一个理想的避世之地。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尘世的反思。

  • 《抵苏台寄季怀》

    江浙相望寄此身,临风回首叹离群。吴云目断君思我,楚树天遥我忆君。别后酒尊应独酌,旧时棋局对谁分。狂言欲吐还须茹,俗子纷纷可得闻。

  • 《王孙满对楚子》

    楚子伐陆浑之戎,遂至于雒,观兵于周疆。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。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。对曰:“在德不在鼎。昔夏之方有德也,远方图物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故民入川泽山林,不逢不若。螭魅罔两,莫能逢之。用能协于上下,以承天休。桀有昏德,鼎迁

  • 《和叶叔豹》

    暮龄旌节宠旋归,感谢皇恩念细微。已是丘园添盛事,更兼山水借清晖。老来自合深韬晦,语妙偏能相发挥。祝我青松君意厚,尚嫌诗瘦捐腰围。

  • 《题王氏天开图画卷后》

    浓淡非妆点,纵横谢剪裁。凭栏一凝睇,图画信天开。

  • 《题成倅小筑》

    主人领客竟成迟,闲杀林园此段奇。胜日阿莲须后乘,即今佳菊尚东篱。肯来雪壁题诗处,许继华堂堕帻时。醉后与渠同起舞,一庭花影月迷离。

  • 《次韵似表弟题朝爽亭呈公晔公和二友》

    原诗各本皆缺以上。《竹溪先生文集》卷一一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