荣禄嗟何及,明恩愧未酬。
欲寻西掖路,更上北山头。
王安石(一○二一~一○八六),字介甫,晚号半山,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仁宗庆历二年(一○四二)进士。歷签书淮南判官、知鄞县、通判舒州,召爲群牧判官。出知常州,移提点江东刑狱。嘉祐三年(一○五八),入爲度支判官,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。六年,知制诰。英宗治平四年(一○六七),出知江宁府。寻召爲翰林学士。神宗熙宁二年(一○六九),除参知政事,推行新法。次年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七年,因新法迭遭攻击,辞相位,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。八年,復相。九年,再辞,以镇南军节度使、同平章事判江宁府。十年,免府任,爲集禧观使,居江宁钟山。元丰元年(一○七八),封舒国公。后改封荆。哲宗元祐元年卒,年六十六。赠太傅。绍圣中謚文。着有《临川集》一百卷、《唐百家诗选》二十卷、《新经周礼义》二十二卷(残)。另有《王氏日录》八十卷、《字说》二十卷、《老子注》二卷、《洪范传》一卷、《论语解》十卷,与子雱合着《新经诗义》三十卷,均佚。事见《名臣碑传琬琰集》下集卷一四《王荆公安石传》。《宋史》卷三二七有传。 王安石诗,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。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《临川先生文集》(《四部丛刊初编》影印,其中诗三十七卷,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)爲底本。校以南宋龙舒刊《王文公文集》本(简称龙舒本),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《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》本(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,据今人考证,实明初刻本,简称张本),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(简称缪本),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(简称蓬左本)。校本多出底本的诗,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,分别编爲第三十八、三十九、四十卷,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,前人已多有指明。爲谨慎计,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,仍全部收入,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;《瀛奎律髓》误收的他人诗,入存目。
《被召作》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荣禄嗟何及,
明恩愧未酬。
欲寻西掖路,
更上北山头。
诗意:
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自己官职地位和功业的思考和反思。他感叹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地位高升无法与先贤相比,明君的恩德也不能完全回报。他渴望寻找一条更高追求的道路,希望能够登上北山的山顶,寻找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意义。
赏析:
《被召作》是王安石的一首自述诗,抒发了他对功名地位的矛盾心情和追求更高目标的愿望。诗中的"荣禄嗟何及"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官职和地位的不满和追求。他意识到荣华富贵与先贤相比显得微不足道,感到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无法与历史名人媲美。
诗的后两句"欲寻西掖路,更上北山头"寄托了作者追求更高境界和更深意义的心愿。他希望寻找一条更高的道路,超越尘世的荣华富贵,进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。西掖和北山在宋代都是象征着高尚志向和追求的地方,作者以此表达了自己追求卓越的愿景。
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追求,反映了王安石时代士人对功名地位和人生意义的思索。它传达了一种对世俗荣华的超越和对高尚追求的向往,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,彰显了王安石的个人情怀和人生观念。
弄珠亭上客,来想弄珠人。野草迷晴岸,垂杨暗晚津。天涯羁旅地,村落寂寥春。何处皤然叟,扁舟下钓纶。
哓哓六男子,弦诵各一经。复生五丈夫,戢戢丁欲成。归田了门户,与国充践更。普儿初学语,玉骨开天庭。淮老如鹤雏,破壳已长鸣。举酒属千里,一欢愧凡情。
秋萧索。别来先自情怀恶。情怀恶。日斜庭院,月明帘幕。轻离却似於人薄。而今休更思量着。思量着。肝肠空断,水云辽邈。
作邑古循吏,于今鲜与俦。有生持正直,不变是宽柔。食淡亲常喜,官贫俸莫酬。尝寮吾有愧,执綍泪交流。
侍郎修好燕群公,雁塔题名二纪同。谈笑静移杨柳日,杯盘清乏芰荷风。鹏抟竞祝三旌贵,鲸吸相期百榼空。此会明年应更好,马周行亦起新丰。
帝梧春早二鸾飞,羁羽孤翻得树迟。今日并巢阿阁畔,依然同识旧栖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