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悲秋》

万里西风入晚扉,高斋怅望独移时。
迢迢别浦帆双去,漠漠平芜天四垂。
雨意欲晴山鸟乐,寒声初到井梧知。
丈夫感慨关时事,不学楚人儿女悲。

作者介绍

黄公度(一一○九~一一五六),字师宪,号知稼翁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高宗绍兴八年(一一三八)进士第一,调平海军节度签判。召爲秘书省正字。因忤秦桧,被论予词。十九年,通判肇庆府(明弘治《兴化府志》卷八)。桧卒,召爲考功员外郎。二十六年卒,年四十八。有《知稼翁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《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》。 黄公度诗,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《莆阳知稼翁集》二卷本爲底本。校以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
作品评述

《悲秋》是宋代黄公度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悲秋
万里西风入晚扉,
高斋怅望独移时。
迢迢别浦帆双去,
漠漠平芜天四垂。
雨意欲晴山鸟乐,
寒声初到井梧知。
丈夫感慨关时事,
不学楚人儿女悲。

中文译文:
秋天悲伤
万里西风吹进晚门,
我在高斋伤感地独自徘徊。
远离离别的港口,船只已双双驶去,
苍茫茫的平原天空四面垂下。
雨意欲晴,山间的鸟儿欢乐啁啾,
寒意初至,井梧树知道秋天来临。
丈夫感慨时世之事,
不学楚人那样悲伤哀怨。

诗意和赏析:
《悲秋》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人生离别的感伤之情。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,展现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深思痛感。

诗的开篇,诗人描述了西风吹进晚门的景象,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,万里的西风带着凉意,给人以沉重的感受。高斋是指高楼,诗人站在高楼上,怅望着远方,思绪万千。

接下来的两句,诗人描述了别离的情景,迢迢别浦帆双去,船只驶向远方,离别的景象令人心生伤感。漠漠平芜天四垂,描绘了辽阔平原的景色,天空低垂下来,给人一种茫茫苍凉之感。

接下来的两句,诗人描绘了秋天的变化。雨意欲晴,预示着雨过天晴,山间的鸟儿开始欢乐地歌唱。寒声初到,井梧树开始发出寒意,意味着秋天的寒冷已经到来。

最后两句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世之事的感叹。丈夫感慨关时事,诗人以丈夫自称,抒发了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感慨之情。不学楚人儿女悲,楚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国家,楚人以其深情痛苦的诗文而闻名,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像楚人那样,过于悲伤和忧虑。

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,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,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感慨。诗人通过对离别、秋天和时世的描绘,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思考,同时呼应了诗题《悲秋》所蕴含的情绪。

  • 《点绛唇·咏梅月》

    一夜相思,水边清浅横枝瘦。小窗如昼,情共香俱透。清入梦魂,千里人长久。君知否。雨孱云愁。格调还依旧。

  • 《记丘宗卿语绍兴府学前景》

    镜湖泮宫转街曲,才隔清溪便无俗。竹桥斜度透竹门,墙根一竿半竿竹。恰思是间宣看梅,忽然一枝横出来。霜余皴裂臂来大,只著寒花三两个。

  • 《次韵酬梵天阇梨》

    数峰残雪对闲门,世态悠悠莫可论。静室禅馀忽相忆,划灰孤坐到黄昏。

  • 《天作》

    天作高山,大王荒之。彼作矣,文王康之。彼徂矣,岐有夷之行。子孙保之。

  • 《偈颂二首》

    昨日夜叉心,今朝菩萨面。菩萨与夜叉,不隔一条绵。

  • 《孟门行》

    黄雀衔黄花,翩翩傍檐隙。本拟报君恩,如何反弹射。金罍美酒满座春,平原爱才多众宾。满堂尽是忠义士,何意得有谗谀人。谀言反覆那可道,能令君心不自保。北园新栽桃李枝,根株未固何转移。成阴结实君自取,若问傍人那得知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