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保应庙》

庙食空山八百年,衣冠犹是李唐前。
汴河十里垂杨柳,何似松阴数亩田。

作品评述

《保应庙》是宋代著名诗人董朴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庙食空山八百年,
衣冠犹是李唐前。
汴河十里垂杨柳,
何似松阴数亩田。

诗意:
这座保应庙已经存在了八百年,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,但它的建筑和装饰依然保留着唐代的风貌。沿着汴河十里的河岸,垂柳如烟,景色优美,但与之相比,作者觉得还是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。

赏析:
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,表达了作者对古老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。

首先,庙食空山八百年,表明这座保应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庙宇作为宗教文化的象征,代表着一种传承和延续,它的存在与历史相互交融,给人以厚重感和敬畏之情。

其次,衣冠犹是李唐前,指的是保应庙的建筑和装饰仍然保留着唐代的风格和风貌。李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,因此,诗中作者通过衣冠来象征整个建筑的装饰和风格,表达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尊重。

接着,汴河十里垂杨柳,形容了河岸边上垂柳的景色。垂柳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物,它柔软的枝条和婆娑的姿态给人以温婉、优雅的感觉。

最后,何似松阴数亩田,通过对比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与汴河垂柳的景色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、宜人之地的向往。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,它常常与寂静、深远的意境联系在一起,所以作者认为在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的描绘,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、宜人环境的向往。

  • 《画牧牛赞》

    鼻之柔也,以绳牧之。心之柔也,以道牧之。纵而不蹊人之田,其谁早服之。

  • 《中秋月》

    隔林滟滟生寒浪,倚汉岧岧数乱峰。记得旧山曾此夕,碧岩千尺坐高松。望外物容澄似水,坐中秋力凛如刀。此身直愿乘双翼,飞上三峰第一高。

  • 《落叶(一作孔绍安诗)》

    早秋惊叶落,飘零似客心。翻飞未肯下,犹言惜故林。

  • 《贞牟书事》

    留侯辟谷年,汉鼎无余功。子真策不售,脱迹市门中。神仙非异人,由来本英雄。抚世独余事,用舍何必同。眷此贞牟野,息驾吾其终。苍山雨中高,缘草溪上丰。仲春水不丽,禽鸣清昼风。祸福两合绳,既解一身空。荣华信非贵,寂寞亦非穷。

  • 《挽薛常州艮斋先生》

    今代论儒学,如君德最优。是非千古事,出入九家流。身殁言犹在,官卑志未酬。傥令兴礼乐,端不后程仇。

  • 《寄泰州曾侍郎》

    八年门第故违离,千里河山费梦思。淮海风涛真有道,麒麟图画岂无时。今朝有客传河尹,是处逢人说项斯。三径未成心已具,世间惟有白鸥知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