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有神,征鼙一鼓,万马襟喉地。
庭喋血,诛留守,怜屈服,敛兵还,危如此。
当除祸本,重结人心,争奈竟荒迷。
战骨方埋,灵旗又指。
势连败。
柔荑携泣。
不忍相抛弃。
身在兮,心先死。
宵奔兮,兵已前围。
谋穷计尽,唳鹤啼猿,闻处分外悲。
丹穴纵近,谁容再归。
董颖,字仲达,饶州德兴(今属江西)人。徽宗宣和六年(一一二四)进士,官太学正。博通五经。有《霜杰集》,已佚。清康熙《饶州府志》卷二○有传。今录诗十五首。
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董颖的作品《薄媚(第五衮遍)》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以及诗意和赏析:
诗词中的情景描写了一个战乱纷飞的时期,其中充满了忧虑、哀伤和无奈。
**中文译文**:
机谋妙而不测,征鼙一鼓,万马蓄势待发。庭院中鲜血四溅,屠杀掌握在守将之手,人民百姓惶恐屈服。然而,兵力暂缓,即使如此危局,当抓住根本问题,重建人心,可惜终归陷入混乱迷茫之中。战士的尸骨尚未葬于土中,战旗却已经挥舞。形势屡次败坏,婉转的苗芋带着泪水悲伤地携手,不忍分离。身陷其中,内心早已死去;深夜奔逃,敌兵已然前围。计划穷尽,唳鹤长鸣,猿猴呼号,情境之中更增添了凄怆的意味。藏身之地虽近,却无人能容身安居。
**诗意和赏析**:
这首诗词通过表达战乱时期的景象,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。诗中的机谋神奇而不可测,彰显了当时战局的错综复杂,兵戈随时可能爆发。征鼙一鼓,万马蓄势,描绘了战场即将打响的紧张氛围。庭院中的鲜血和百姓的屈服,以及战士的牺牲,都构成了悲壮的背景。
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“敛兵还,危如此”,呼唤人们认清形势的紧急性,摆脱危局的困扰。然而,尽管战争令人痛心,但民众的心思不易改变,战事的摧毁也让重建社会秩序变得困难。
诗中的“战骨方埋,灵旗又指”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循环。猿猴啼鸣,唳鹤长鸣,更增添了一种凄切的哀怨。最后两句“丹穴纵近,谁容再归”,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和安稳的渴望,却又认识到现实的残酷。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、生动的描写、感人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关于战乱的感伤之歌。
总体而言,董颖通过这首诗词,传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、人心易变的困境以及对和平的向往,展示了她在女性词人中的独特视角和才华。
年芳已远,凉夏疏疏雨。菊占此时开,背佳期、清秋何处。滴成金豆,弹破栗文圆,临水槛,倚风亭,全胜东篱暮。茱萸未结,谁是多情侣。菖叶与葵花,也相饶、也□羞妒。主人著意,何必念登高,浮酒面,解烦襟,消尽当筵暑。
抱琴终日坐槐庭,万绿阴中一掬清。天地山河俱荫芘,肯将风浪向人生。
暑雨虽不足,凉风还有余。乐此城阴夜,何殊山崦居。月明苍桧立,露下芭蕉舒。试问澄虚阁,今夜复焉如。
溪斋元巳得嘉宾,曲曲烟渠逗翠沦。泼水乍经三月雨,泛觞重记九年春。风前小舞惊馀雪,梁外清歌落暗尘。此会贵交应绝拟,斗枢星掖两贤臣。
孤亭屹山椒,山灵信多助。比肯迂玉节,来作数刻住。江明山动色,取重以公故。未须坐谭客,子弟自翘楚。云岚远明灭,阡陌随指顾。何以验人情,楚歈杂吴舞。我来空想像,梦去上烟雨。尚及拂云饮,醉狂烦杜举。新欢偿昔游,幸会乃如许。古人重一饭,志士赋盛遇。归时混游人,健倒
前年至日在何处,寒事萧萧客许昌。乞火夜温行客酒,披裘晓冒五更霜。暮投阳翟荒凉驿,正见人家灯火光。饥马卧嘶毛瑟缩,羸童晓对色苍茫。二年旅宦孤村僻,东望归心洛水长。佳节几逢长索寞,我生何事苦凄凉。更无宾客青山满,只有风霜老树苍。昭代宁须厌留滞,冯公白首任为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