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》

上山割白纻,山高叶摵摵。
持归当户绩,为君为絺绤。
不惜洁如霜,畏君莫我即。
谁言菖蒲花,可闻不可识。

作者介绍

晁补之(一○五三~一一一○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济州鉅野(今山东巨野)人。神宗元丰二年(一○七九)进士,调澶州司户参军。召试学官,除北京国子监教授,迁太学正。哲宗元祐初,召试学士院,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,迁知齐州。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。绍圣元年(一○九四),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。徽宗即位,召爲着作佐郎,擢吏部郎中。出知河中府,徙湖州、密州。崇宁间党论復起,奉祠禄居家,葺归来园,慕晋陶潜爲人。大观四年起知达州,改泗州,卒于任,年五十八。有《鸡肋集》七十卷。事见《柯山集拾遗》卷一二《晁无咎墓志铭》,《宋史》卷四四四有传。 晁补之诗,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(藏北京图书馆)爲底本。校以明光泽堂抄本(简称光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(简称涵本,藏北京图书馆)、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等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
作品评述

《白纻辞上苏翰林二首》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诗词。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上山割取白色丝布,山峰高耸,叶子沙沙作响。
将这些白丝归还给朝廷,用于制作君王的服装。
我不惜舍弃自己的纯洁,只为迎合君王的需要。
我不敢稍有怠慢,生怕君王对我不满。
有人说菖蒲花的香气,能闻而无法辨别。

诗意:
这首诗词描绘了晁补之作为苏翰林(朝廷官员)上山割取白纻丝布的情景。白纻是一种贵重的丝织品,用于制作君王的服装。晁补之毫不吝惜自己的洁白之身,将这些纯洁的白丝归还给朝廷,以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。他忠诚地为君王服务,不敢有丝毫怠慢之意,生怕得罪君王。最后,他借用菖蒲花的比喻,表达了菖蒲花香气的独特,虽然能闻到香气,却无法辨别是菖蒲花的特征。

赏析:
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晁补之对君王的忠诚和为官员应尽的职责的理解。他将自己的纯洁和洁白之身归还给朝廷,以完成制作君王服装的任务,展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和奉献精神。

诗中的"白纻"象征着纯洁和高贵,晁补之不惜割取山上的白纻丝布,表达了他对君王的无私奉献。他虽然怀有一定的畏惧,生怕君王对自己不满,但依然毫不犹豫地将白纻归还,表现出了作为一名官员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。

最后两句以菖蒲花作为隐喻,表达了菖蒲花的独特香气,只能闻到却无法辨别的意境。这里可能暗示着晁补之的无私奉献和忠诚,虽然不能被人完全理解和认识,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默默为国家和君王做出贡献。

总之,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上山割取白纻丝布的场景,表达了晁补之对君王的忠诚和为官员应尽的职责的坚守。同时,通过菖蒲花的隐喻,强调了他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不被完全理解的境遇。

  • 《五年二月朔投晓到岩寺适值亡女忌日因而饭僧》

    沐雨冲风夜向晨,九龙岩畔报中春。行庖一供山僧饭,下咽甘□不笑贫。

  • 《试笔》

    试笔山窗竹影凉,闲临小字换鹅章。定巢燕子时飞过,带得残花落纸香。

  • 《过山庵》

    天地一间屋,心安到处家。淡中尝世味,吟里足生涯。煨芋频添炭,烹泉旋品茶。空山无纸帐,梦不到梅花。

  • 《偈五首》

    一九与二九,相逢不出手。冻得鸱吻头,面南看北斗。诸禅人,晓不晓,地炉火冷莫嫌寒,更有樵夫赤脚走。

  • 《葵藿倾太阳》

    葵藿比君子,卑棲亦自荣。叶随朱夏盛,心逐太阳倾。大象无私照,孤黄不并生。风稍轻转影,云日澹留明。连茹怀君志,同根念旧情。拾遗千古恨,难夺峦轩英。

  • 《丁巳春夏之交巨浸屡至小民艰食郡侯请诸寓贵》

    趁晴亦欲强追陪,争奈浓阴墨样堆。燕子才衔春色至,鹁鸪又唤雨声来。从教野草争先长,勒住名花莫浪开。世道而今总如此,竹关深闭且擎杯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