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行以北海丰南,我与梁公各有惭。
儿五十馀亲八十,可堪来宿白云庵。
刘克庄(一一八七~一二六九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宁宗嘉定二年(一二○九)以荫补将仕郎,初仕靖安主簿、真州录事。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。十二年监南岳庙。十七年知建阳县。以咏《落梅》诗得祸,闲废十年。理宗端平元年(一二三四)爲帅司参议官,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,兼权侍右郎官,寻罢。淳祐六年(一二四六),以“文名久着,史学尤精”,赐同进士出身,除秘书少监,兼国史院编修官、实录院检讨官。七年出知漳州。八年迁福建提刑。景定三年(一二六二)权工部尚书、兼侍读,旋出知建宁府。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。度宗咸淳四年(一二六八)除龙图阁学士。五年卒,年八十三,謚文定。生前曾自编文集,林希逸作序,继有后、续、新三集。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《大全集》二百卷。事见宋林希逸《后村先生刘公行状》、洪天锡《后村先生墓志铭》。 刘克庄诗,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《后村居士集》爲底本,校以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清赐砚斋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(简称砚本)、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《后村居士集》(简称后印本)、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;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,校以清冯氏{艹/广/卢}经阁旧藏抄本(简称冯本)、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(简称卢本)、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(简称秦本,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,简称翁校)、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(简称张本)。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。
《白云庵》是一首宋代刘克庄创作的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太行山以北,海丰南境,我和梁公各自惭愧。
我已经五十多岁,梁公已经八十了,
我们不禁感慨地说,我们应该去住在白云庵。
诗意解读:
这首诗以太行山以北、海丰南境为背景,描绘了作者和梁公之间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。太行山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,而海丰则是指南方的一个地方,这里代表着两个人的不同生活境遇和年龄。
诗中的"我"指的是刘克庄自己,而"梁公"则是指一个虚构的朋友,他们都对自己的年龄感到惭愧。作者说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了,而梁公已经八十岁了。这种年龄差距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感慨,并认为他们应该一起去住在白云庵。
白云庵是一个寺庙的名称,寓意着追求宁静和超脱尘世的心境。作者希望通过去白云庵寻求心灵的安宁和舒适,与梁公一同度过晚年。
赏析:
《白云庵》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生命的思考。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和梁公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和相互关系,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。
诗中的白云庵象征着心灵的净土,作者希望通过寻求宁静和超脱来获得内心的安宁。这种追求与友情的结合,给诗词增添了一层温暖和人情味。
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的情感,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理解。它呈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,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和平和的向往。这首诗词通过深情的描写和思考,触动了读者内心对友情和生命的共鸣。
俗尘方倥偬,得得访清幽。烟练素疑抹,山屏翠欲流。松筠扫日月,藤蔓悬春秋。物外有余乐,吾生空白头。
吟诗怀杜甫,持酒看吴钧。落叶千林晓,飞鸿万里秋。只嫌风俗变,不为别离愁。向晚闻征鼓,徘徊倚小楼。
西子湖边春正好,输他公子王孙。落花香趁马蹄温。暖烟桃叶渡,晴日柳枝门。中有能诗狂处士,闲将一鹤随轩。百钱买只下湖船。就他弦管里,醉过杏花天。
衰翁好藏密,移病此侨居。白眼慵迎客,青泥倦补书。风侵残昼纲。烟锁蔽春樗。惟有伊蒲士,相从乐饭蔬。
与子避地西康州,洞庭相逢十二秋。远愧尚方曾赐履,竟非吾土倦登楼。久存胶漆应难并,一辱泥涂遂晚收。李杜齐名真忝窃,朔云寒菊倍离忧。
迢递分符竹,因循度岁华。地将鲸海接,路与凤城赊。触石云频起,衔山日易斜。潮平聚渔市,木落见人家。吏隐偏知幸,民谣岂敢夸。无嫌勾漏僻,且得养丹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