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柳叶疏容夜月,古松枝劲起秋风。
定知明日便回首,百里牛矶烟雾中。
郑刚中(一○八八~一一五四),字亨仲,一字汉章,号北山,又号观如,婺州金华(今属浙江)人。高宗绍兴二年(一一三二)进士,授温州军事判官。六年,除枢密院编修官。八年,迁殿中侍御史。九年,爲枢密行府参谋出谕京陕,归除权礼部侍郎,寻兼详定一司又兼权刑部侍郎。十年,除试礼部侍郎。十一年,擢枢密都承旨,爲川陕宣谕使。十二年,迁川陕宣抚副使兼营田。十七年,以忤秦桧罢,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,桂阳居住,徙復州、封州安置。二十四年卒,年六十七。有《北山集》三十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八)。事见本集卷末附录郑良嗣《郑公年表》,宋何耕《宋故资政殿学士郑公墓志铭》,《宋史》卷三七○有传。 郑刚中诗,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郑世成刻本(藏北京图书馆)爲底本。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、《金华丛书》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凤丹据康熙重刻本(简称金华丛书本)及《两宋名贤小集·石羊山房集》等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《八月初四日谢雨采石中元祠》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,通过山柳和古松的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幻的思考。
诗意:
在这个初秋的夜晚,山柳的叶子稀疏地散开,夜月静静照耀着。古松的枝干坚挺,顶着秋风昂起。作者自信地预感,明天回首时定能看到今夜的美景,而那遥远的百里牛矶被烟雾所笼罩。
赏析:
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表达媒介,通过山柳和古松的描绘,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幻的深刻思考。山柳叶疏容夜月,意味着夜晚的月光透过柳叶的缝隙洒下,映照出一片静谧的美景。古松枝劲起秋风,描绘了古松挺拔的形态,在秋风中傲然挺立。这两个景物相互映衬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诗中的“定知明日便回首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预期,他坚信明天回头看,仍能看到今晚的美景,这种自信和乐观的态度给人以鼓舞。而提及的百里牛矶烟雾中,则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,这里可以被视作作者对远方的憧憬和向往。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展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。作者以独特的视角,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,使诗中的景象更具有深意和内涵,给人以启迪和思考。这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种常见手法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,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兄弟尽鸳鸾,归心切问安。贪荣五彩服,遂挂两梁冠。侍膳曾调鼎,循陔更握兰。从今别君后,长忆德星看。
客居三月不论玄,水牯朝昏痛著鞭。拽脱鼻绳无觅处,山童走得脚皮穿。
章台柳,章台柳,颜色青青今在否?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(版本一)章台柳,章台柳,往日依依今在否?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(版本二)章台柳,章台柳,昔日青青今在否?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(版本三)
六年光景未题诗,画得如尘似梦时。断雨湿云休细看,看来容易鬓成丝。
萱草堂中乐泄融,豪家异味可能重。政惭陆子怀无橘,锡类那知有颍封。
听风听雨,春残花落门掩。乍倚玉阑,旋剪夭艳。携醉靥。放溯溪游缆。波光撼。映烛花黯澹。碎霞澄水,吴宫初试菱鉴。旧情顿减。孤负深杯滟。衣露天香染。通夜饮。问漏移几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