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局老仙天下人,平生爱与石传神。
长江绝岛风涛里,千古常令墨色新。
张元干(一○九一~一一六一),字仲宗,号真隐山人、芦川居士,永福(今福建永泰)人。早岁随父宦游,尝从徐俯学诗。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。宣和七年(一一二五)爲陈留县丞。钦宗靖康元年(一一二六)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,旋与纲同日遭贬。金兵陷汴,避难吴越间。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,抚谕使,随高宗避兵明州,因事得罪,绍兴元年(一一三一)以右朝奉郎致仕。十二年,胡铨上书乞斩秦桧,贬新州编管,元干在福州作《贺新郎》词壮其行。二十一年,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,削籍除名。三十一年卒,年七十一。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,词风豪壮,其子靖裒刻爲《芦川居士词》二卷传世。又有《芦川归来集》十五卷、附录一卷,已残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增辑爲《芦川归来集》十卷。事见今人曹济平《张元干年谱简编》、王兆鹏《张元干年谱》。 张元干诗,以影印清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芦川归来集》爲底本,校以清抄残本(存六卷,其卷六、七爲诗,简称残本,藏北京图书馆),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(简称排印本)。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。
《跋东坡木》是宋代张元干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译文:
玉局老仙天下人,
平生爱与石传神。
长江绝岛风涛里,
千古常令墨色新。
诗意:
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石刻艺术的热爱和敬仰。诗中提到了一个名叫"玉局老仙"的人物,他是天下人所共知的。作者平生热爱石刻艺术,尤其是对石刻大师石传神的赞美和推崇。诗中还描绘了长江上的一座孤岛,那里的风浪汹涌,使得石刻的墨色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感觉,流传千古。
赏析:
这首诗通过对石刻艺术的赞美,展示了作者对石传神的敬重和钦佩之情。"玉局老仙"是一个虚构的人物,他的名声传遍天下,象征着石刻艺术的伟大和影响力。诗中的长江孤岛象征着石刻艺术的孤高和独特,而其上的风浪则代表了岁月的洗礼和考验,然而这些并没有使石刻的墨色褪色,反而更显得新鲜。这种表达方式传递了作者对石刻艺术的坚持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。
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石刻艺术的情感和态度,通过对石传神的称赞和对石刻墨色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石刻艺术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思考。这首诗既展示了作者对石刻艺术的热爱,又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,具有深刻的诗意和思想内涵。
节节荷风驿置,疏疏竹雨龙悭。欹枕几声鼓吹,卷帘数笔湖山。
谁何不欲蚤忘机,今已高年古亦稀。翠柳阴中黄鸟过,青山影里白鸥飞。新春已到无高下,故里重过有是非。人意不如毛羽意,声声犹道不如归。
毛延寿画欲通神,忍为黄金不顾人。马上琵琶行万里,汉宫长有隔生春。
将谓如庐阜,因迂数里行。问俱无古迹,来等慕虚名。借榻眠难熟,逢碑眼暂明。残僧逃似鼠,难结社中盟。
不逢星汉使,谁识是灵槎。
力田不逢年,识者未宜闵。他时岁在金,百两无虚稛。士生当自量,天道平如准。汝兄鲁叔山,正坐不前谨。有琴亦无弦,何心尚求轸。客来欲颓玉,大白辄满引。官长既屡骂,诸生亦时冁。一口吸西江,玄哉居士蕴。岁寒知苍松,日暮识丹槿。梦想八九椽,森然罗玉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