垅上弓旌降鹤书,戋戋璧帛贲乡闾。
汉宫入奏贤臣颂,蜀道荣观驷马车。
谁谓诸侯老宾客,归来华发伴樵渔。
泮宫陈迹神游否,绛帐门生多石渠。
李廌(一○五九~一一○九),字方叔,号太华逸民(宋周紫芝《太仓稊米集》卷六六《书月巖集后》)、济南先生(宋谢采伯《密斋笔记》卷三),祖先由郓州迁华州,遂爲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。哲宗元祐三年(一○八八),苏轼知贡举,得试卷以爲廌作,置之首选,而是科廌竟下第,所以轼有“平生漫说古战场,过眼还迷日五色”(《送李方叔下第》)之叹。后再举亦失利,遂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。徽宗大观三年卒,年五十一。有《济南集》(一名《月巖集》)二十卷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)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爲八卷,其中诗四卷。《宋史》卷四四四有传。李廌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爲底本,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《宋人集》丙编本(简称宜秋本)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《哀都官王申》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哀怨之情,具有深沉的诗意和赏析。
诗中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场景:在垅上,弓旌降临,鹤舞曲飞;贵重的礼品和美丽的布帛装点着乡闾;汉宫中的贤臣奏章入对,赞颂着帝王的德政;蜀道上,豪华的马车引人注目。这些描绘展示了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然而,诗人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表达了他内心的哀痛。他询问谁会说诸侯是老去的宾客,他们归来时头发已经花白,只能陪伴在山林和渔村之间。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感叹,使人感到岁月无情,人生短暂。
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神游之感和对过去的怀念。他在泮宫中回顾着历史的痕迹,但却不能真正驻足其中。绛帐门生的石渠多了,暗示着过去的学生已经变得寥寥无几。
整首诗以壮丽的景物和凄凉的心情相结合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。通过对华丽和繁荣的描绘,以及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叹,诗人展示了对过去荣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痛苦反思。这种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,使诗词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意味。
栽竹种松桧,十年未成阴。昔人定知我,为我养南林。
香露湿,草晶荧,起看大地尽瑶璚。下界千门人寂寂,空山夜静海波声。
花前愿步溅狂澜,花外扶疏竹数竿。带雪精神清更好,冰肌元惯朔风寒。
天水秋云薄,从西万里风。今朝好晴景,久雨不妨农。塞柳行疏翠,山梨结小红。胡笳楼上发,一雁入高空。
种树书频读,齐民术屡窥。曾求竹醉间,更问柳眠时。卢橘初非橘,蒲葵不是葵。因而辨名物,甘作老樊迟。
红摧绿锉,莺愁蝶怨,满院落花风紧。醉乡好梦恰瞢腾,又冷落、一成吹醒。柔红不耐,暗香犹好,觑著翻成不忍。春心减尽眼长闲,更肯被、游丝牵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