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偃君恩厚,峥嵘岁律迁。
若惊曾为宠,见嫉不因贤。
白日孤盆外,苍蝇尺璧前。
东隅虽已失,忠意尚惓惓。
宋庠(九九六~一○六六),字公序,原名郊,入仕后改名庠。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,后徙安州之安陆(今属湖北)。仁宗天圣二年(一○二四)进士,初仕襄州通判,召直史馆,歷三司户部判官、同修起居注、左正言、翰林学士、参知政事、枢密使,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深爲仁宗亲信。庆历三年(一○四三)因其子与匪人交结,出知河南府,徙知许州、河阳。不久召回任枢密使,与副使程戡不协,再出知郑州、相州。英宗即位,改知亳州,以司空致仕。治平三年卒,年七十一。謚元献。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,有集四十四卷,已散佚。清四库馆臣从《永乐大典》辑得宋庠诗文,编爲《元宪集》四十卷。事见王珪《华阳集》卷四八《宋元宪公神道碑》,《宋史》卷二八四有传。 宋庠诗,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《元宪集》爲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,编定十四卷。另辑得集外诗七首,附于卷末。
《岁晚感事》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,同时抒发了对忠诚之情的坚持。
诗意:
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岁月流转和忠诚之情。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,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。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追求,虽然时光已逝,但他仍然保持着对忠诚的执着。
赏析:
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。诗的开篇,作者提到了"息偃君恩厚,峥嵘岁律迁",描绘了时光不停地流逝,岁月的更迭。"息偃君恩厚"表达了作者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,而"峥嵘岁律迁"则表达了岁月更迭的峥嵘之感。
接下来,诗人以"若惊曾为宠,见嫉不因贤"来表达自己在变迁中的感受。这两句诗描述了作者曾经受到过宠幸,但却遭遇了嫉妒之人的羡慕和不公平的待遇。这种经历使得作者对人事的变幻有了更深的体悟。
诗的后半部分,作者通过描绘"白日孤盆外,苍蝇尺璧前"的景象,表达自己被边缘化的心情。这里的"白日孤盆外"暗喻作者被束缚在某种困境之中,而"苍蝇尺璧前"则象征着微不足道的小事物。这种描述增强了作者处境的无奈和不公平。
最后两句"东隅虽已失,忠意尚惓惓"表达了作者对忠诚的坚守。虽然作者已经失去了东方的边地,但他仍然怀有对忠诚的执着之情。这种忠诚的态度使得作者的内心仍然充满了坚定的决心。
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世百态的思考。诗中融入了对忠诚的追求,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坚定和执着。
粉消妆半。一曲阳春歌始断。便觉香红。十倍光华昔未逢。杨花吹起。犹自风前相枕倚。莫恨春残。留取新诗子细看。
下马闲行伊水头,凉风清景胜春游。何事古今诗句里,不多说着洛阳秋?
太息官寒独养疴,浮生半作病维摩。新凉欲学东城醉,亡奈维罍已耻何。
兰玉初攀桂,朱银降自天。堂中有一老,物外百三年。紫诰行充栋,霜毛尽满颠。仁人元自寿,端不羡臞仙。
初侯一亩宫,风雨到卧席。前日筑短垣,昨日始封植。平生岁寒心,乐见岁寒色。翩翩佳公子,为致一窗碧。忆公来相居,筮吉龟墨食。人言陋如何,我自适其适。白眼对俗徒,醉帽坐攲侧。人知爱酒耳,不解心得得。阿堵绝往还,此君是宾客。清风吹月来,懽甚齿折屐。有节似见圣,无言
净人若信平常事,穿过髑髅连孔鼻。多中一了一中多,城东老母难回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