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雁绝稻粱,江湖自嬉饱。
君看太庙牺,所欠非刍藁。
陈宓(一一七一~一二三○),字师復,学者称復斋先生,莆田(今属福建)人。俊卿子。少及登朱熹之门,长从黄榦学。以父荫入仕。宁宗庆元三年(一一九七),调监南安盐税(本集《丁巳选调》)。歷主管南外睦宗院,再主管西外。嘉定三年(一二一○),知安溪县(明嘉靖《安溪县志》卷六)。七年,入监进奏院,迁军器监簿。九年,因建言忤史弥远,出知南康军。任满,改知南剑州,创延平书院。十七年,命知漳州,闻宁宗卒,乞致仕。理宗宝庆二年(一二二六),起提点广东刑狱,未上,主管崇禧观。绍定三年卒,年六十。追赠直龙图阁。有《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》二十三卷等。事见清干隆《福建通志》卷四四,《宋史》卷四○八有传。 陈宓诗,以清抄《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》(藏南京图书馆)爲底本。底本形式尚整饬,但错漏极多,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,大量明显形误字、别体字径改;涉及文义的误字,改后加校;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,加校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诗词:《适兴》
朝代:宋代
作者:陈宓
鸿雁绝稻粱,
江湖自嬉饱。
君看太庙牺,
所欠非刍藁。
中文译文:
大雁远离稻谷和粮食,
江湖之间自由自在地嬉戏取乐。
君王应该看到庙宇中的祭品,
它们并不是欠缺草和禾。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《适兴》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。
首先,诗中提到的鸿雁远离稻谷和粮食,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生灵自由自在地生活。它们不再依赖人类的供养,而是自主觅食,展现了生命的自然本能和自由状态。
接下来,诗人描述江湖之间的自娱自乐。江湖常被用来指代宽广的世界或社会,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世间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。这种自在的状态或许是一种对繁琐事物的解脱,追求内心真实感受的自在。
然后,诗句转向太庙,指的是帝王所建立的宫庙。君王应该看到庙宇中的祭品,这里可以理解为君王应该反思自己的统治和所欠缺的东西。而这里所欠缺的,不是简单的草和禾,而是对人民的关怀和需求的满足。
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,通过对自然、人生和君王统治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自由、真实和人民需求的思考。它呈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更美好状态的追求,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现实的某种关切。
睡里闻风雨,吾行拟暂停。起来搔首坐,喜见一天星。
石榴未拆梅犹小,爱此山花四五株。斜日庭前风袅袅,碧油千片漏红珠。
紫牡丹开竞洛豪,春风吹面看栽桃。琼琚多少非初服,却笑梅花不入骚。朱顶千年去不回,两峰南北白云堆。谁人得似黄公子,不爱闲花尚爱梅。
何方应雨落,此地只凉生。杯酒偶相属,晤言聊叙情。登楼念王粲,促席想渊明。乡里无新故。情亲总弟兄。
绿橘生西山,得自髯翁家。云此接活根,是岁当著花。俛仰乃十霜,垂蠹纷相遮。芳意竟寂莫,枯枝谩槎牙。风土谅非宜,翁言岂予夸。会令返故山,高深谢污邪。石液滋旧根,山英擢新葩。黄团挂霜实,大如崆峒瓜。当有四老人,来驻七香车。
苏子出俦辈,翩如天际鸿。才华刮眼膜,文字愈头风。岂止千人见,真当四海空。老夫虽耄矣,此论不妨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