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涛江五月湖,画图一见粟生肤。
君家奄有两奇观,更觉天真胜画图。
方回(一二二七~一三○七),字万里,一字渊甫,号虚谷,别号紫阳山人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,后随魏至永嘉,得制帅吕文德推荐。理宗景定三年(一二六二)进士,廷试原爲甲科第一,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,调随州教授。吕师夔提举江东,辟充干办公事,歷江淮都大司干官、沿江制干,迁通判安吉州。时贾似道鲁港兵败,上书劾贾,召爲太常簿。以劾王爚不可爲相,出知建德府。恭帝德祐二年(一二七六),元兵至建德,出降,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。元世祖至元十四年(一二七七)赴燕觐见,归后仍旧任。前后在郡七年,爲婿及门生所讦,罢,不再仕。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,也与宋遗民往还,长期寓居钱塘。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,年八十一。回诗初学张耒,晚慕陈师道、黄庭坚,鄙弃晚唐,自比陆游,有《桐江集》六十五卷(《剡源文集》卷八《桐江诗集序》),已佚。又有《桐江续集》,系元时罢官后所作,自序称二十卷,《千顷堂书目》作五十卷,今残存三十六卷。另有《瀛奎律髓》等行世。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,以“大物既归周,裸士来殷商”(本集卷二五《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》)开解,并谀元爲“今日朝廷贞观同”(本集卷二四《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……》),诚属可鄙,所以爲周密《癸辛杂识》别集卷上所深诋。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,当爲事实,集中有“向来世故未曾识,折腰此人(似道)觊斗升”(卷二三《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》),即爲此事之证明。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,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。事见本集有关诗文,明弘治《徽州府志》卷七有传。 方回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爲底本。校以清抄《虚谷桐江续集》(四十八卷,简称清抄本,藏北京图书馆),两本卷次不同,非出一源。底本诗集外之诗、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,另编一卷。
《次韵阎学士靖轩赠受益山居二首》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湖景色和赞美友人的山居,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交融。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八月的涛江和五月的湖泊,
画图中只见到一片翠绿。
你的家园有两个奇观,
更胜过任何绘画作品。
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友人山居的赞叹之情。首先,八月的涛江和五月的湖泊展现了江水的波涛和湖水的清澈,画图中只能勾勒出片刻的美丽。其次,诗人通过描写友人的山居,突出了山居的独特之处,认为友人的家中景色比绘画作品更加天真自然。作者以此来表达对友人山居之美的赞赏和对自然景色的敬仰。
诗词的赏析:
这首诗词以朴实的笔触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和谐共生。诗中的涛江和湖泊象征着自然之美,而友人的山居则代表了人文之美。通过对比,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敬畏和对友人山居的赞美。诗句简洁明了,用词精练,展现了方回独特的艺术风格。诗词中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,以及对天真纯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
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,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文之美的完美结合,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感悟。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赞美友人的山居,诗人向读者传递了对纯真、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赞颂,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与自然的共鸣。
飞盖传呼入省门,依然残梦浣花村。遥知最是伤心处,衫袂犹沾扫黛痕。
神女音容讵可求,青山回抱楚宫楼。朝朝暮暮空云雨,不尽襄王万古愁。
举头万籁号,弹指万籁寂。欲寻所归方,变灭了无迹。古今何足云,浩劫同一息。曾闻不迁义,贞定非木石。
鸡唱催人起,又生前去愁。路明残月在,山露宿云收。村店烟火动,渔家灯烛幽。趋名与趋利,行役几时休。
当日追亡如不及,岂於今日故相图。身如累卵君知否,方买民田俗自汙。
八秩归希有,三灵感具衣。鼎湖龙已远,汾水雁空飞。羽卫愁无色,风云惨不晖。惟余功与德,千古欢巍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