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送陆同知北上二首》

淳风日已簿,恩义不相薄。
恩义得于民,民顾吏有辞。
政化本不立,刀笔事愈卑。
李侯今之人,而行古所为。
外有屠嘉直,内无五伦私。
锄奸如恶草,护民犹婴儿。
瀹河甦彼旱,劝粟哺尔饥。
从容方报政,代者俄及斯。
庸吏推不去,良吏去复思。
谁欤观民风,入境采吾诗。

作者介绍

陆文圭(一二五○~一三三四),字子方,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度宗咸淳三年(一二六七)膺乡荐,时年十八。宋亡隠居城东,学者称墙东先生。元仁宗延祐四年(一三一七)再中乡举,朝廷数度徵召,以老疾不应。卒年八十五。有《墙东类稿》二十卷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仍辑爲二十卷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卷一六有传。 陆文圭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爲底本,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
作品评述

《送陆同知北上二首》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诗词中的译文:
淳风日已簿,恩义不相薄。
恩义得于民,民顾吏有辞。
政化本不立,刀笔事愈卑。
李侯今之人,而行古所为。
外有屠嘉直,内无五伦私。
锄奸如恶草,护民犹婴儿。
瀹河甦彼旱,劝粟哺尔饥。
从容方报政,代者俄及斯。
庸吏推不去,良吏去复思。
谁欤观民风,入境采吾诗。

诗意和赏析:
这首诗词表达了陆文圭对陆同知北上的送别之情。诗词的意境融合了政治与人情,反映了对时代风尚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。

诗的前两句"淳风日已簿,恩义不相薄"表达了陆文圭对陆同知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美德的赞赏。"淳风"意味着风气纯朴,"日已簿"则表示陆同知的日子已经安排得井然有序。"恩义不相薄"则强调陆同知对人民的恩德,并且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感激。

接下来的几句,陆文圭通过对政治现状的描绘,表达了他对时代风气的担忧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。他认为政治本应服务于民众,但现实中却存在着刀笔官员,他们背离了本意,地位逐渐卑微,丧失了政治的本质。然而,陆文圭反复强调了李侯等现代人物仍然坚持古人的为政之道,内外有人如屠嘉直般努力清除奸邪,保护民众,有如护婴之父。

在诗的后半部分,陆文圭以比喻的手法描述了社会的变革和对新时代的期待。他说瀹河的水从干涸中复苏,劝说粟米去哺育饥民,寓意着期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民生,解决人民的困境。他强调社会变革和政治进步需要持之以恒,由年轻一代传承下去,以实现理想社会的构建。

最后两句"庸吏推不去,良吏去复思。谁欤观民风,入境采吾诗"则是陆文圭对时代的反思。他批评庸碌无能的官员不愿离开,而优秀的官员则反思离去,对此感到无奈。他呼吁关注民风,进入境界去深入挖掘他的诗作,以此启迪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。

整首诗词以对陆同知的送别为引子,通过对政治现状和社会风气的批判,抒发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时代变革的期待,展示了他对政治道德的关切和对良善行为的赞美。诗词中运用了比喻、对仗和意象等修辞手法,使诗意深远而富有感染力。全诗既表达了作者对陆同知的敬仰和祝福,又借此抒发了对社会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,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。

  • 《酬县教徐志友》

    二十五宗诗有派,九成宫帖字名家。何须奠去无人识,政自吟来与舅夸。

  • 《旅怀》

    雪貌潜凋雪发生,故园魂断弟兼兄。十年除夜在孤馆,万里一身求大名。空有新诗高华岳,已无丹恳出秦城。侯门莫问曾游处,槐柳影中肝胆倾。

  • 《和周仲觉三首》

    书嬾聊遮眼,诗穷只掉头。寒醒非不睡,薄醉柰何愁。火细霜还重,风停叶自投。半生灾疾里,谁遣未休休。

  • 《寄昭应王丞》

    武皇金辂辗香尘,每岁朝元及此辰。光动泉心初浴日,气蒸山腹总成春。讴歌已入云韶曲,词赋方归侍从臣。瑞霭朝朝犹望幸,天教赤县有诗人。

  • 《今别离》

    别肠转如轮,一刻既万周。眼见双轮驰,益增中心忧。古亦有山川,古亦有车舟。车舟载离别,行止犹自由。今日舟与车,并力生离愁。明知须臾景,不许稍绸缪。钟声一及时,顷刻不少留。虽有万钧柁,动如绕指柔。岂无打头风?亦不畏石尤。送者未及返,君在天尽头。望影倏不见,烟波

  • 《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》

    女几知君忆,春云相逐归。草堂开药裹,苔壁取荷衣。老竹移时小,新花旧处飞。可怜真傲吏,尘事到山稀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