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大全

《再次韵杨宰七首》

颇思菱角问鸡头,且放莲房擅早秋。
蠲渴涤烦须底物,未应接绠汲溪流。

作者介绍

陈造(一一三三~一二○三),字唐卿,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孝宗淳熙二年(一一七五)进士,调太平州繁昌尉。歷平江府教授,知明州定海县,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。房州秩满,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,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。自以转辗州县幕僚,无补于世,置江湖乃宜,遂自号江湖长翁。宁宗嘉泰三年卒,年七十一。有《江湖长翁文集》四十卷,由子师文刊刻行世,陆游爲之序,已佚。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(一六一八)仁和李之藻获抄本,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。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《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》。 陈造诗,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。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(简称四库本)等。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。

作品评述

诗词:《再次韵杨宰七首》

译文:
颇思菱角问鸡头,
且放莲房擅早秋。
蠲渴涤烦须底物,
未应接绠汲溪流。

诗意:
这首诗是宋代陈造创作的《再次韵杨宰七首》之一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。

赏析:
这首诗以菱角和鸡头作为隐喻,通过探讨这两个物象的关系来表达作者的思考。菱角象征犀利的思维和探索精神,而鸡头则象征着平凡的日常生活。作者在思考中,倾向于追求深刻的思考和理解,而不满足于平凡的表面。

诗中出现的“莲房”和“早秋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,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感悟。莲房是莲花的花房,象征着纯净和高贵。早秋则是一个季节的过渡,含有静寂和秋意的意味。

接下来的两句“蠲渴涤烦须底物,未应接绠汲溪流”,表达了作者对于自我净化和追求真理的渴望。蠲渴涤烦意味着排除内心的渴望和烦恼,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纯净。须底物指的是必须要处理的琐碎事务。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真正的内心自由的追求。

最后一句诗“未应接绠汲溪流”,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作者未能接触到清澈溪流的遗憾。这里的溪流象征着纯净的智慧和真理。诗人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受到了限制,无法完全接触到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真理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隐喻的运用,表达了作者对深刻思考和追求内心纯净的渴望。诗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真理的道路,并隐含了对于自身限制和不完美的认识。这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,也启迪读者思考内心的追求和向往。

  • 《二月二日游洛源》

    旧苑新晴草似苔,人还香在踏青回。今朝此地成惆怅,已后逢春更莫来。

  • 《光弼侄得邑西归赋诗勉之并示光义二首》

    得邑宁论小,居官最近民。中诚傥无倦,同体会相亲,暇日书还读,清源政自新。吾兄有遗训,尔辈足持循。

  • 《柳下暗记》

    无奈巴南柳,千条傍吹台。更将黄映白,拟作杏花媒。

  • 《山行》

    涧道散寒流,衡沙漫田亩。妖狐行野碓,风叶满舂臼。

  • 《芗林五十咏·百花洲》

    茂苑犹香名,南阳已荒皁。更兼芗林中,三洲是三岛。

  • 《万年欢(梅)》

    心忆春归,似佳人未来,香径无迹。雪里红梅,因甚早知消息。百卉芳心正寂。夜不寐、幽姿脉脉。图清晓、先作宫妆,似防人见偷得。真香媚情动魄。算当时寿阳,无此标格。应寄扬州,何郎旧曾相识。花似何郎鬓白。恐花笑、逢花羞摘。那堪羌管惊心,也随繁杏抛掷。

版权所有©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  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