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马松门竟日留,一灯深殿炯清幽。
杖头犹识齐梁谶,屐齿曾经王谢游。
瑟瑟新毛吃老树,娟娟眯目破红榴。
风铃塔上知何语,应使行人估客愁。
李流谦(一一二三~一一七六),字无变,号澹斋,德阳(今属四川)人。良臣子。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,授成都灵泉尉,秩满,调雅州教授。虞允文宣抚蜀,招置幕下。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。出通判潼州府。孝宗淳熙三年卒,年五十四。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《澹斋集》八十九卷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爲十八卷(其中诗八卷)。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《行状》及子廉榘《跋澹斋集后》。 李流谦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澹斋集》爲底本。另从《永乐大典》辑得集外诗一首,附于卷末。
《再游蒋山》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游览蒋山的情景。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译文:
系马松门竟日留,
一灯深殿炯清幽。
杖头犹识齐梁谶,
屐齿曾经王谢游。
瑟瑟新毛吃老树,
娟娟眯目破红榴。
风铃塔上知何语,
应使行人估客愁。
诗意:
诗的开头,诗人停驻在蒋山的松门前,马匹系在门前,整天逗留。屋内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幽深的殿堂。杖头上仍然保存着齐梁的预言,屐齿曾经留痕,这是作者曾经与王谢一同游览过的证据。
接下来,诗人描述了景物的细节。那些新长出的嫩叶在老树上轻颤,鲜艳的红榴花盛开,但已经有些破损了。在风铃塔的顶端,传来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声音,这也许会让行人和来访的客人感到忧愁。
赏析:
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蒋山的宁静景色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。诗人借景抒怀,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。
诗中的“松门”和“深殿”揭示了山中宁静的氛围,给人以宁静和幽静的感受。杖头上保存的“齐梁谶”和“王谢游”则暗示着这座山蕴藏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。
诗中的景物描写精细而细腻,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岁月的痕迹。新长出的嫩叶和盛开的红榴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既有生机和希望,又有时光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破损。
最后,诗人描述了风铃塔上传来的声音,这种声音既神秘又令人费解。它给行人和客人带来了忧愁和思考,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的困惑和迷茫。
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,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、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惘。诗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的描写,与人的内心情感相交融,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。
道人北山来,问松我东冈。举手指屋脊,云今如此长。开田故岁收,种果今年尝。告叟去复来,耘锄尚康强。死狐正首丘,游子思故乡。嗟我行老矣,坟墓安可忘。
归心不可夺,千里故园春。及见市朝事,却思江海人。烟波方得伴,松月定为邻。愿结虎溪社,休休老此身。
五公稷契益皋夔,朝迹才安辄复危。始信君非讎格处,皆缘国是有摇时。高山日矫行人首,乔木时颦故老眉。莫道落南非美事,也多添得永州碑。
一花带蕊香气满,何况丛生树两行。风露益高秋雨足,请君来此撼琳琅。
紫绶苍髭百岁侵,绿苔芳草绕阶深。不妨好鸟喧高卧,切忌闲人聒正吟。鲁鼎寂寥休辨口,劫灰销变莫宣心。还怜我有冥搜癖,时把新诗过竹寻。
三月江城柳絮飞,五年游客送人归。故将别泪和乡泪,今日阑干湿汝衣。